資料圖
回補五處地下水儲備區
據了解,“南水”進京后,北京水資源緊缺狀況得到一定緩解,但全市水資源供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盡管近幾年平原區地下水位持續回升,但與1998年末相比仍有虧空,水資源戰略儲備工程體系尚存短板。對此,征求意見稿提出,在國家水資源頂層設計框架下,按照“用足南水北調中線,開辟東線,打通西部應急通道,加強北部水源保護”的要求,構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條外部水源線路組成的多元外調水源通道。
同時,形成市內兩道輸水水源環線。據了解,本市現有第一道水源環線以輸送南水北調中線水和密云水庫水為主,重點保障中心城區和門頭溝、房山、大興、亦莊等地區用水需求。根據征求意見稿,在第一道輸水水源環線基礎上,本市將建設第二道輸水水源環線,并結合第二道輸水水源環線向外建設放射性輸水支線,與已建工程一起形成“外部調水有通道、兩環多支市內輸水有保障、水廠供水多水源”的輸水系統格局。新建的第二道水源環線,將重點保障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區和順義、懷柔、昌平等平原新城地區用水需求,推進平原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并為地下水儲備和河湖水生態修復增加水源通道。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提出,本市將通過溝通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為地下水儲備區配備多區域、多水源、多路徑的地下水回補通道,針對密懷順、西郊、昌平、平谷、房山等五處地下水儲備區分別提出回補策略,規劃構建13個回補區域,打造30條回補通道,確保“補得進”。
建“通州堰”分洪體系
征求意見稿提出,本市將按照水利部工作部署,完成北京市防洪排澇規劃修編。根據流域洪水安排和區域防洪保護要求優化流域規劃蓄滯洪區布局;重點加快推進北運河流域的南口、白羊城、壩河口、南旱河等重要蓄滯洪區及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分得進、退得出”,增加洪澇水蓄滯能力約2200萬立方米。
同時,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澇格局,推進南旱河規劃蓄滯洪區建設,進一步減少西部洪水排入通惠河,減輕首都核心區防洪排水壓力。完成溫潮減河工程建設,建成城市副中心“通州堰”2+2+1分洪體系,初步實現分流過境洪水,減少洪水穿城目標。
梳理修復東部南部水網
近年來,本市探索建立了更加靈活多樣的河流生態補水體系,河湖生態修復成效顯著,2021年,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泃河、拒馬河五大河流時隔26年全部重現“流動的河”,并貫通入海。根據征求意見稿,本市將繼續修復受損的河湖生態系統,恢復河湖良好連通性,恢復和改善河道有水狀態,力爭實現“五河復流清水綠岸潤京城”常態化。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依托北京五大流域的自然河道,以恢復原有工程為主、新增連通工程為輔,完善五大流域間水網溝通,實現流域間的相互調節,互通有無。同時,完善區域內的水系溝通,根據全市各區的水網布局,以骨干水源通道為主,梳理卡口堵點,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骨干水源通道與各區重點河道的連通,為河湖的新水配置,以及雨洪水利用創造條件。例如,首都核心區維持現有“一環”“二環”水系格局,重點對紫御灣船閘、文慧閘和新華閘等三處卡點進行改造,改善核心區的城市河湖過流能力。海淀區圍繞“三山五園”地區水系連通建設,以京密引水渠為主輸水通道,完善密云水庫與五一渠、清河等10條河道的水系連通。
此外,本市還將梳理修復東部、南部密集的水網體系,利用流域水脈網絡帶動東南部大型森林濕地公園發展帶的建設,打造藍綠交織的城市近郊生態空間。其中包括,建設東部水綠交融的生態家園,在北運河、潮白河、溫榆河沿岸,繼續大力推進平原造林,形成水韻林海的特色風光;建設南部藍綠融合的森林濕地集群,推進永定河綠化工程,將永定河與三海子地區通過林地相聯系;同時,恢復古代苑囿風光,通過歷史風貌再現,將南部片區建設成為郊野游憩公園集群,形成中軸線南端的藍綠明珠。
相關新聞
循環用水設施未登記 執法人員忙提醒
《北京市節水條例》已正式施行。平谷區一家洗車企業因未登記循環用水設施被水務執法人員及時提醒,要求其限期整改。
市水務局組織執法總隊和各區水務綜合執法隊近日在全市范圍內啟動節水專項執法行動。執法總隊平谷分隊按照部署,逐一對轄區內洗車企業開展“取供用排節”全鏈條執法,重點查處擅自停用、拆除、未安裝使用計量設施等違法行為。
當天,執法人員在檢查平谷區峪口鎮某汽車美容裝飾公司時發現,該公司雖建設使用了循環用水設施,但未向水務部門報送已建成循環用水設施的登記表。該行為違反了《北京市節水條例》第38條。
“備案太麻煩了,一時偷懶,完全沒想到這是違法的。”洗車企業負責人表示。執法人員向當事人發放《北京市節水條例》宣傳材料,耐心講解相關流程,督促指導其改造現有排水溝、沉砂池等設施,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
執法人員向當事人送達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處罰不是目的,目的是幫助咱們節約用水,節約運行成本,依法合規經營。”經過執法人員勸導,店主表示愿意配合,盡快完成備案,加強節約用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