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提出12大任務,并明確了重點:
加強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提高交通綜合承載能力。包括提升城市道路網密度,推進城市重點區域立體交通改造;完善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加強停車場配套設施建設;開展道路照明設施人性化建設與改造。重點是要實施城鄉道路和橋梁建設改造工程,新改建城市道路220千米,新建加固橋梁22座,構建城鄉互聯互通新路網;開展綠色交通和停車設施建設改造工程,新建城市公共停車場和充電樁建設工程,完善綠色交通體系。
構建供水安全多級屏障,推進節水城市改造建設。重點是加強供水設施升級改造,保障城鎮供水水質;推進城市節水,加強城市應急供水能力建設。加強供水設施和管網的升級改造,新改建水廠2座,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100%;新建、改造農村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全市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作;建設和完善供水管網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供水系統智慧化,積極引進并開展自來水D米A工程示范建設試點。
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強化水污染全過程控制。包括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加快推進城鄉污水管網全覆蓋;完善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全面整治設市城市黑臭水體。重點是加快推進城鄉污水管網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到60%;建設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加快改造現有未達標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2%。
加強城市內澇系統化治理,破解“城市看海”難題。包括改造老城防洪排澇設施,高質量推進新區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現城市建設模式轉型。重點是改造排水防澇設施工程,到2025年,樂山主城區排水防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形成“上蓄、中分、下排”的城市分洪體系和“蓄滯削峰、源頭減排、超標除險”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新建海綿城市工程,通過海綿型建筑與小區、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公園與綠地、雨水調蓄與凈化利用等設施建設,5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優化城鄉能源系統建設,提高設施安全保障水平。包括推進城市韌性電網和智慧電網建設;提升城市燃氣安全供應保障能力等。
有序開展綜合管廊建設,解決“馬路拉鏈”問題。
完善城鄉環衛設施體系,提升垃圾資源利用水平。重點是建設全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到2025年,樂山全域處置設施處置生活垃圾的能力達到2500噸/日,生活垃圾焚燒率將達到95%;推進公廁新建改造工程,實現公廁全覆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體系,實現不同類別的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優化景城一體空間格局,營造美麗宜居城市風貌。重點是實施公園體系完善與品質提升工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5%;實施綠道網絡貫通工程、讓城市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2千米;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工程,森林蓄積量達到7000萬立方米以上。
健全城鄉住房保障體系,補齊社區基礎設施短板。重點是建立完善公租房的住房保障體系,推進危舊房改造;優化“5-10分鐘生活圈”公共空間,加強竹公溪生態城、蘇稽新區、冠英新區和樂山高新區的普通中小學校網點布局等。
推進市政設施智慧建設,提高安全運行管理水平。重點是實施智能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工程,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平臺,城市各類管網普查建檔率90%;實施5G通信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工程,新增5G基站8000個、加快推動5G網絡規模化部署,推進5G獨立組網(SA)建設,5G網絡覆蓋率100%。
加強公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平安樂山”新高度。重點是建設全市交通管理大數據資源池,健全“人車企”全息數據檔案,搭建功能互補、資源互通的“雙網雙平臺”;打造“情指勤督”一體化實戰平臺,建設團霧、易結冰、長下坡路段、隧道預警系統,前端感知設備和設施設置率達到80%以上;打造國省道和城市干道、重點農村公路“情指勤督”一體化“智慧大腦”實戰平臺,覆蓋主干道公路里程80%以上,基層大中隊數字化警務室全部建成。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打造成渝城市群后花園。重點是打造公園新區、最佳居住地、最佳休閑地、高端智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