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總結
(一)優化水源供水布局,推動節水典范城市建設
一是重大水源工程加快推進。配合推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動羅鐵、公清等工程開工建設,“一網互聯、兩江并舉、三縱四橫”的水資源供水保障格局加速形成。二是供水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9萬立方米/日,新增水廠深度處理能力85萬立方米/日,完成501個小區優質飲用水改造、613個小區二次供水改造。三是抗旱保供水任務圓滿完成。完成市抗旱保供水專班工作,實現50萬立方米/日的壓減目標。四是節水典范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入選國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74%以上,萬元GDP用水量預計降至6.8立方米;完成65公里老舊市政供水管網改造,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8%以下。
(二)加快完善防洪排澇體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綜合防御能力不斷提升。完成159座水庫和21座山塘的安全鑒定,完成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14座排澇泵站安全鑒定、79座水閘的安全評價;加快推進東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等海堤建設項目,“海堤+后方陸域”防潮能力達200年一遇標準的海堤長度達103.6公里,防潮達標率為71.8%。二是應急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落實“四預”措施,全年防御27場暴雨、6場臺風和1場干旱災害,未發生因洪澇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事故。三是城市防汛安全基礎不斷夯實。充分利用“冬修水利”黃金時間,排查整治重點防洪排澇隱患414個;加強全市供排水窨井蓋的普查、確權、建檔、整治提升和日常監管工作,針對排查出的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
(三)健全“雙轉變、雙提升”工作體系,推進水環境質量全面達優
一是“雙轉變、雙提升”成效明顯。在國家對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評估工作中排名前列,污水集中收集率為84.5%,全市水質凈化廠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平均濃度為112.76mg/L。二是水環境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新增污水管網65.88公里,修復改造90.04公里,完成暗涵暗渠整治8.62公里,新建成5座水質凈化廠,新增集中式污水處理規模62.8萬噸/日,集中式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21.3萬噸/日。三是排水精細化管理深入推進。新創建污水零直排小區達7505個,累計完成污水零直排小區數占全市小區總數66.13%。
(四)打造多樣穩定持續的水生態系統,加快建設美麗河湖
一是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不斷完善。啟動對河長個人考核,壓實河長湖長職責,強化河長領治、部門聯治、社會共治的治水管水新格局。二是碧道建設成效顯著。高質量建成碧道273.75公里,茅洲河獲評生態環境部“全國美麗河湖提名案例”,茅洲河、大沙河獲評“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三是水文化建設持續推進。印發《深圳市水務局推進水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一個平臺、兩大陣地、四條主線”(一個平臺指“深圳水務”微信公眾號,兩大陣地指水文化融合陣地和水情科普教育陣地,四條主線指從傳承時代精神、行業交流學習、水情教育、市民體驗游覽等方面串聯水務設施游覽路線)工作路徑和15項任務,完成東江取水口省級水利風景區申報,積極推動納入“一脊一帶二十廊”和公園城市規劃實施。
(五)深入推進智慧水務建設,助力水務高質量發展
一是扎實推動先行先試工作。順利通過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工作中期評估,省水利廳智慧水利先行先試順利推進。二是持續深化智慧水務頂層設計。印發《加快推進水務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實施方案》,明確2022-2025年水務BIM應用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三是大力推進水務資產數字化。以數據治理為核心,初步完成水務設施設備“一物一碼”。四是打造典型實用的業務場景。針對重點業務場景深化設計,部分重點業務應用模塊上線試運行。
二、2023年工作計劃
(一)著力提升水資源和供水保障能力
組織編制《深圳市水網建設規劃》,合理確定水網建設目標指標;落實深入推進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部署,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羅鐵、公清、深汕特別合作區應急保供水工程建設,推動沙灣河深圳水庫截排工程開工,推進深汕合作區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研究西江來水后全市水源供水調度方案,加強29座供水水庫的蓄水保水工作;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4萬立方米/日、深度處理能力40萬立方米/日,完成居民小區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第二階段任務和500個二次供水設施提標改造工程,創建200個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
(二)著力推進水環境質量全面達優
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開展碧水鞏固提質行動,進一步完善“雙轉變、雙提升”水污染治理體系,重點攻堅溢流排口和一級支流治理,有效降低國考斷面汛期污染強度;動態消除劣Ⅴ類河流及排口,全市優良水體河長占比力爭達到70%;開展南約廠等8座水質凈化廠前期工作,推進寶龍、橫崗二期拆除遷建等2座水質凈化廠開工,加快福田等3座水質凈化廠建設;污水零直排小區數累計占比提升至70%,水質凈化廠進水BOD5濃度達到115mg/L以上;入海河流水質達地表水Ⅴ類及以上。
(三)著力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推進100座水庫及有壩山塘除險加固工作,17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完工;按照“一點一專班、一點一方案、一點一設備”要求,完成39處積水內澇點整治;完成4000公里以上的排水管網的隱患排查,修復改造老舊排水管網65公里;完成全部121座排澇泵站安全鑒定復核評估,根據安全鑒定結果開展提標改造工作;完成大空港新城區截流河綜合治理工程主體工程,50%的河段初現景觀效果;完成東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鵬城東、東山段等9公里海堤建設任務,開工建設新大生態海堤重建工程。
(四)著力推進生態美麗河湖建設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強化飲用水源水庫保護管理,做好非飲用水源水庫在公園城市規劃、山海連城計劃中復合功能開發利用,東江水源工程通過省級水利風景區考評,推進光明湖省級水利風景區申報;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推動河湖管護和行業監管提檔升級,完成全市河道管理范圍線復核及名錄調整工作,開展茅洲河、布吉河等五條河流共94.52公里河道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工作,新建成碧道100公里;會同生態部門開展水功能區水質分類管控研究、水庫總氮總磷控制技術和方法。
(五)著力推動節水典范城市建設
落實全面節約戰略,聚焦“實現1億方再生水替代自來水”目標,推動光明燃機電廠、寶昌電廠再生水利用工程開工建設;繼續推進 200 家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創建,樹立一批節水標桿;持續對4500個市級重點用水單位用戶下達年度用水計劃;開展節水監督檢查,迎接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中期驗收;充分運用定額管理、水價引導以及行政管理等方式,推動再生水利用率達75%。
(六)推動水文化水經濟繁榮活躍
整合市區已建成各類水主題展覽館、教育基地等廠站資源,提煉有時代特點、深圳特色的深圳水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水文化公共產品;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拓展水務投融資渠道,推動市環境水務集團整合有關資源,創造條件爭取推出一個以上REITs項目;擴大國產機電、儀器、材料在水務工程中應用,形成一張服務我市水務行業的企業名錄,促使一批有影響力有實力的企業發展壯大。
(七)著力提升水務管理水平
堅持綜合施策,持續推進供排水窨井蓋安全專項治理工作,加強源頭管控,分類分層精準管理,提高井蓋平整嚴密度,加強施工企業技術標準交底培訓,著力解決問題井蓋等頑癥難題;加快132項既有重要水務基礎設施BIM建模工作,并接入全市CIM平臺底座;持續深化CIM應用場景,挖掘分析業務問題和管理缺項,助力管理模式創新和治理能力提升;通過水量平衡場景,反映全市水循環全鏈條水量總體態勢,助力分析發現管網漏損、低效用水等潛在監管短板;通過水環境達標“雙轉變、雙提升”場景,支撐水質凈化廠運行成效科學評價,推動需重點關注小流域和溢流排口建立“發現-處置-反饋”閉環工作機制,助力生活污水收集率、進水BOD5濃度、優良河長穩步提升,為后續按效付費奠定基礎。
(八)持續提升水務黨建工作質量
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干部職工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維度,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歷史維度,從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理論維度,從實現深圳水務高質量發展的現實維度,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抓好《中國共產黨章程》學習,落實主題教育各項任務;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化;以徹底自我革命精神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