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推動各層級水網協同融合
打通水網“最后一公里”
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近日
水利部召開加快市級水網建設現場推進會
浙江寧波、山西大同、江蘇宿遷
山東煙臺、河南平頂山、湖南婁底
陜西延安等7個
第一批市級水網先導區
在會上交流了
推進市級水網建設的經驗做法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它們的“1、2、3”經驗
浙江省寧波市
把水網建設作為深化“千萬工程”和“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重要內容,并納入對區(縣、市)黨委政府年度考核、督查和激勵的內容。
系統編制了《甬江流域防洪治澇規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注重省市縣水網銜接,市級水網規劃已納入省規劃的浙東水資源配置通道等重大項目,所有縣(市)均已完成縣級水網規劃批復。
整合氣象、資規等部門數據資源,順利完成數字孿生甬江流域、數字孿生周公宅-皎口梯級水庫等水利部試點任務,建設成果為防御臺風“梅花”“杜蘇芮”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山西省大同市
堅持規劃先行,2023年8月,大同市政府批復《大同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2022—2035年)》,并制定實施方案,全市10個縣區同步完成縣級水網規劃編制和批復工作,“1+10”水網規劃體系全面建立。
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相關部門協作聯動的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按月調度。市水務局組建工作專班,成立綜合協調、技術謀劃、項目推進三個小組,實施項目化管理、清單式落實,持續跟蹤問效。
健全政府主導、金融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多渠道投融資機制,與永定河流域投資公司、萬家寨水控集團等企業開展合作,以“專項債+市場化融資”方式籌措建設資金,先導區建設項目已落實投資53.3億元,其中社會資本占比48.5%。
江蘇省宿遷市
秉持“一網引領,多網融合”原則,健全水利牽頭抓總,發展改革、財政等10家部門協作機制,大力推動水網與航道網、農田網等協同發展,拓展放大水網綜合效益。
打出水權交易“組合拳”,開創全國地下水水權交易先河,并先后完成全國首例蒸汽冷凝水水權交易、江蘇省首例農業用水轉工業用水交易等,累計完成水權交易112單,交易水量超6600萬立方米,破解企業用水難題。
聘請專業技術團隊,組建水網“投建運管”專家庫,為水網建設提供全過程“管家”服務,構建全領域技術保障體系。
山東省煙臺市
建立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工作機制,將水網先導區建設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督查內容和年度考核,統籌推進重大事項、解決重大問題;足額落實市級補助政策激勵先進,安排獎補資金2.4億元。
堅持融合發展,加快構筑水民生服務網、水安全保障網、水生態保護網,擦亮水利主業底色;聚力拓展建設濱河交通樣板帶、水美鄉村樣板帶、文旅融合樣板帶、綠色發展樣板帶,提升水網融合成色。
健全完善市級水網建設投融資工作機制,設立市縣兩級水利投資平臺公司12家,強化“政銀企”協作,獲得銀行授信加貸款80億元。
河南省平頂山市
加快推進燕山水庫引水、引白入沙等南水北引工程,前坪水庫北干管和南干渠、祥云河等西水東調工程,結合已建工程及大中型水庫,實現長江水、黃河水、本地水“三水互濟”。
探索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網、工程網“雙網”建設,縣(市、區)全部引入專業供水公司參與工程運營和管理,并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9個,城鄉地表水覆蓋人口達80%以上。
以全域水價改革為牽引,融合灌區和高標準農田項目,引入社會資本實施引水入田、引水入村片區建設,解決農村水網“最后一公里”問題。
湖南省婁底市
深化“長藤結瓜”治水模式,以水庫山塘為源、水系連通為藤、節水增效為葉、優質水資源為瓜,構建集水災害防控、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水網。
聚焦骨干水網,實施梅山灌區、衡邵婁干旱走廊北部地區水資源配置(引資濟漣)兩項工程,實現從單水源保障向大水網支撐的跨越性轉變。
聚焦統籌推進,精準實施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服務、創新水利投融資以及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執法“三位一體”監管等三項機制。
陜西省延安市
聯合開展水土保持碳匯核算試點研究,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經濟轉化探索新模式。開展淤地壩壩地占補平衡試點,為解決建設用地指標問題尋求新路徑。
堅持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緊密結合,努力打造一批水美水富鄉村示范典型。
編制完成《延安市水利志》《延安水文化知識匯編》《延安黃河引水工程志》等,整理完善大禹治水、黃河古渡等古代和近代水利工程建設史,彰顯河湖人文底蘊,傳播水文化、講好水故事。
目前
7個市級先導區實施方案
已明確的668個項目
開工率超過70%
市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我們期待涌現出更多好經驗、好做法
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
推進市級水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