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內蒙古日報》1版
水資源只占全國不到2%是什么概念?
除松花江流域外,內蒙古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2/5意味著什么?
不到2%、僅為2/5,都在闡述著一個事實:內蒙古是嚴重缺水地區。
內蒙古水資源短缺,且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僅僅約占全國總量的1.92%,作為氣候干旱、水資源嚴重缺乏的能源大區,內蒙古“渴”水久矣。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資料圖)
“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2014年3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就保障國家水安全發表重要講話,把節水工作擺在重要位置。
2024年3月14日,恰逢習近平總書記“3·14”講話10周年之際?;赝?0年來,內蒙古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錨定水資源的合理分配與高效利用,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推進水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管好每一滴水,不浪費每一滴水。
節流——深度節水控水,擠出水資源“發展空間”
3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水利廳、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全面建設節水型高校行動方案》,出臺11條具體措施,全面推進節水型高校建設,全方位提升高校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充分發揮高校在節水型社會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內蒙古財經大學加大管網維護力度,加強節水器具普及,建設雨水收集系統、市政中水利用工程,加大非常規水源的利用量。
內蒙古工業大學建設深度開發利用節能監管平臺、實施用水設備設施改造,節水工作獲得多項國家級、自治區級榮譽,是第一批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第一批國家級能效領跑者示范驗收單位、“校園節水·供水安全·智慧管理”樣板示范校。
目前,內蒙古累計建成節水型高校38所,建成率達71.7%。
近年來,內蒙古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指引下,堅持以水定綠、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嚴格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強化用水效率準入條件,將全區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逐級細化分解到盟市、旗縣,地下水進一步細化分解到371個地下水管理單元,為水資源開發利用確定了“上限”。
——管網覆蓋范圍內年用水量5000立方米以上的工業、服務業用水戶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基本實現用水計量全覆蓋,建成農業灌溉機電井“以電折水”平臺,65萬眼農灌機電井實現地下水取用計量在線監測。
——先后出臺了自治區地下水保護和管理條例、河湖保護和管理條例,印發了《強化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全面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實施意見》《農業節水實施方案》,為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成立了“自治區水資源節約利用專項組”。出臺《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總體方案》等方案,明確全區水資源節約利用總體目標和具體推進措施,細化各盟市重點任務。
——扎實推進國家節水行動,做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加快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
改造后的節水高標準農田。
在農業節水增效方面,內蒙古加快實施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全區20座大中型灌區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范圍,已下達資金19.83億元,完成13個灌區的改造建設任務;全區已實施4594萬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河套灌區秋澆水量較常年減少45%。
“農村用水原是本‘糊涂賬’。過去我們按土地面積收水費,一些鄉村常常通過少報面積來少繳水費,而且‘水從門前過,不用便是錯’的想法根深蒂固,粗放灌水成為習慣。”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烏蘭布和分中心供排水科相關負責人說,“2023年用水權確權后,用水量透明了,節約用水成為共識。”
工業節水減排方面,內蒙古嚴格高耗水項目取水許可審批,新建、改建、擴建高耗水工業項目嚴禁取用地下水,用水效率須達到行業用水定額先進值。自治區水利廳聯合自治區工信廳推進節水型企業、園區創建工作,建成自治區級節水型企業57家、節水標桿企業16家、節水型園區3家。
2023年6月至9月,在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牧人乳業有限公司,企業對用水設備及工藝進行了節水改造,主車間引進安裝了氯利昂冰水機組,牛奶冷卻系統及空調冷卻系統水循環使用。同時生產車間實現清污分流,回收中水循環使用。據介紹,用水設備及工藝改造后,節水效果顯著,在原用水量的基礎上節約水量達2000立方米,節水比例達到30%。
城鎮節水降損方面,內蒙古持續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區73個旗縣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建成率達到71%。
邁進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對水資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內蒙古迎難而上。
開源——再生水循環利用,開辟水資源“第二空間”
再生水是指廢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被喻為城市“第二水源”。
創建綠色工廠,推動工業節水。
作為典型缺水地區、水環境敏感地區、水生態脆弱地區,烏海市2022年成功入選國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2023年成功入選全國再生水利用配置優秀試點城市。
烏海市多年來堅持將再生水、雨水、礦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規水納入全市水資源統一配置和集中調度系統,并逐年擴大再生水利用規模,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再生水已成為支撐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的“第二水源”。
內蒙古東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烏海市一家新材料生產企業。2022年,內蒙古東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改進污水處理工藝,以“綠色脫鹽”技術替代原先的雙膜法脫鹽工藝,大幅提升了水資源循環利用率,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使用綠色脫鹽工藝技術,企業的水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純鹽水的噸水能耗降低95%以上。”內蒙古東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動力事業部工作人員介紹。
工業企業節水設施助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內蒙古共組織4個國家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完成試點建設中期評估工作,其中烏海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榮獲優秀試點稱號。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全力推進再生水生產和綜合利用,緩解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著力打造再生水循環利用“鄂爾多斯樣板”。把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變為活水,激活水域流起來、活起來、清起來,這是鄂爾多斯市對再生水循環利用的探索實踐。
2022年10月,鄂托克旗棋盤井鎮投入5億元實施統一供水工程,以黃河水為主水源,經過凈化處理,讓當地10萬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鄂爾多斯市還構建再生水生態補水“冬儲夏灌”模式,為寒旱地區提供示范;惠民工程“再生水進小區”高效利用生態資源,完善綠色生活概念。
2024年1月31日,鄂爾多斯市水利事業發展中心與鄂爾多斯市水投康源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科技重大專項《再生水等多水源聯合調度技術研究》項目啟動?!对偕榷嗨绰摵险{度技術研究》重大科技專項著眼于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旨在研發并集成應用鄂爾多斯市再生水等多水源聯合調度的關鍵技術,將為鄂爾多斯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支撐。
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是常規水資源的重要補充,接下來,內蒙古將以典型地區再生水配置利用試點為重點,全面加強非常規水源在工業生產、城市綠化方面的配置利用。
提效——用水權改革,釋放水資源“增值空間”
“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每畝地純收入比原來增加60%-70%。”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巴音溫都爾嘎查的農民老楊說。
老楊是當地的種植大戶,家里有2000多畝農田。內蒙古黃河干流盟市間水權轉讓河套灌區沈烏灌域的試點工程灌溉范圍就包括老楊家的這些農田。令他萬分高興的是,引黃滴灌帶來的收益遠遠超出預期。
如今,在河套灌區,“引黃滴灌”深受農民歡迎。據監測評估,引黃滴灌能夠普遍節水30%以上,節省化肥30%以上,每畝地增產20%。
據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主任張廣明介紹,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千年基業”河套灌區自2000年以來累計投資約60億元,實施了節水改造、排水暢通、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
磴口縣巴彥高勒鎮北灘村引黃滴灌工程項目蓄水池。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推進用水權改革工作,釋放水資源“增值空間”。起草《內蒙古自治區用水權管理辦法》,在水利廳網站布設全國水權交易系統。黃河干流盟市間水權轉讓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首批節水工程已完工正在驗收,國家財政投資非水權轉讓節水工程已完成節水量評估核定。
同時,內蒙古還探索和推動社會資本參與節水,大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對開展合同節水管理的項目給予一定的節水補助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2023年,累計簽訂合同節水項目10項,吸引社會資本投資2.35億元,涉及工業領域5項,公共機構領域4項,農業節水灌溉領域1項。
內蒙古“節水貸”也在全面推廣,開發和布設“節水貸”服務平臺,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內蒙古分行啟動“節水貸”融資服務,截至目前,已為企業融資6.01億元。
內蒙古水權轉讓緩解了水資源瓶頸制約,促進了沿黃經濟帶協同發展,同時拓寬了水利投資渠道,使得用水合作組織管理更加規范,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灌域面貌煥然一新,灌區現代化初現規模,為建設美麗鄉村奠定堅實基礎。
發展是硬道理,水資源是硬約束。內蒙古將大力發展節水市場,持續推進水權交易工作,力爭2024年先期配置復興灌域5000萬立方米水指標,參照水權轉讓模式,對國家財政投資非水權轉讓節水工程節水量進行配置,解決沿黃盟市部分工業企業用水緊缺問題。積極推廣合同節水和“節水貸”服務模式,不斷擴大社會資本參與節水的吸引力。
10年間,內蒙古管好水資源,用好每滴水,做好“水文章”,經濟向上走,水耗向下降,以系統治水思路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