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推動水生態治理久久為功,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呂家溝水庫
初秋時節,一江碧水泛起波光粼粼,豐富的水生生物引來一群群白鷺掠過水面,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
美麗畫卷的背后,是豐都加快現代水網建設的闊步前行。近年來,豐都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以重點項目為牽引,推動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生態治理水平、城鄉供水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縣域水網愈加枝繁葉茂。近3年,全縣完成水利投資40億元,其中社會投資8.5億元,年均水利投資增速133.3%、穩居重慶第一。
從呂家溝水庫到包鸞河市級幸福河建設,再到香蔥基地產業需水工程,隨著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速,豐都加快現代水網建設,以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建設水源工程
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
豐都位于長江上游,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是西部地區以山地為主的典型縣,山高谷深,水資源分布差異大,如何破解典型山區水資源空間不均衡問題,成為全縣水利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8月30日,呂家溝水庫項目舉行合同工程完工驗收。該項目位于栗子鄉栗子社區,是一座以鄉鎮供水、農業灌溉為主的小二型水庫,作為栗子灣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占用黃土坎水庫和群力水庫部分任務的替代工程,呂家溝水庫總庫容31.6萬立方米,可為栗子鄉場鎮5000人的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保障,可灌溉面積達1060畝,年總供水量47萬立方米。
“呂家溝水庫所在水系為龍河流域左岸次級支流拱背橋溝,下一步將進行1個汛期左右的試運行階段。”豐都縣水利工程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豐都縣水利局持續推進水源工程,探索實施山區“長藤結瓜”水系連通工程、“稻香水網”骨干水網工程,促進水源連通,分配調度河流水量,完善水資源配置體系和互聯互通配置格局。
觀音巖、茶溝子水庫完成建設任務,正在進行完工驗收工作;陳家溝、竹田灣水庫主體工程全面完工;蔡家溝水庫和海螺溝水庫已開工建設,正在開展臨時設施建設……一個個水源工程接連“落地開花”,豐都逐步補齊蓄水工程短板,連通水庫、山坪塘、蓄水池之間的“血管”,突破分水嶺物理分割,構建起一庫連百塘串千池的水網布局,實現多水資源空間均衡調配。
目前,豐都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112座,山坪塘、水池9700余座,工程性、季節性缺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進一步提升了水資源承載力和水資源供給保障能力。
此外,豐都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嚴把質量關和安全關,積極探索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動彈子臺中型水庫成功創建市級水庫標準化管理達標工程,成為全市首批、全縣首個標準化管理達標工程。
強化生態治理
實現一江碧水向東流
夏日傍晚,包鸞村的村民經常結伴沿著包鸞河河堤散步,河水清澈見底,數十種魚類自由生長,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場景引人入勝。
“守護母親河,保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是豐都嚴格落實‘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的初衷和目標。”豐都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豐都縣水利局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滾動實施龍河、包鸞河市級幸福河湖建設,有效筑牢了水生態治理防線,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今年上半年,全縣鎮村級河長應巡河17238次,實際巡河21790次,巡河里程63906.56千米,巡河時長14861.5小時,巡河完成率126.41%。
為了進一步優化河流管護機制,豐都持續推進“河長+檢察長”機制,設立派駐河長辦聯絡檢察室,深入開展水域綜合整治行動,實現法律監督和行政機關執法管理職能有效銜接。去年,豐都縣檢察院累計巡河20次,發現破壞河流生態線索3件、立案3件,促使行政機關對3家影響水域水生態環境的企業進行督促整改,有效保護了轄區水生態環境。
豐都還加快推進數字賦能,不斷升級河流管護設備。去年,全縣完成智慧河長綜合信息平臺建設,聯通集成232條河流,913段河段,112座水庫,115個雨量站,49個取水口,95個監控視頻點等前端,結合水信息公開平臺,形成規范化、高效化、網格化、實時化、準確化和公開化的河湖管理信息化工作格局。同時,完成水文站鞏固提升3座,自動雨量站點升級改造115處,新建、改造水位遙測測報站點10處,實施水庫大壩安全監測和雨水情監測項目108座,利用大數據掌控河流動態,在此基礎之上利用無人機、無人船開展“水陸空”全方位立體巡河,開展立體式問題排查匯總分析,實現管護無死角,河流管護能力和生態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目前,豐都累計投入4.8億元專項實施重要節點生態修復、河岸綠道防護林建設,開展龍河、暨龍河、雙鷹河、渠溪河等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累計恢復植被595畝,新造林1300畝,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8.44平方公里,完成營造林建設2.48萬畝,修復河道堤岸18.48公里。同時,設立河湖管護專項資金100萬元用于河湖監測監控、河湖管護及設施維修養護,切實提高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能力。
一系列有效舉措換來了一江碧水向東流。目前,長江(豐都段)及其支流穩定保持Ⅱ類水質,龍河(豐都段)全國首批示范河湖持續鞏固,包鸞河入選重慶市首批幸福河湖建設名錄。
如今,隨著城鄉水環境不斷提升,河暢水清、安寧和諧、宜居宜業、人水相親的幸福河湖成為了豐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供水提檔升級
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
走進武平鎮壩周村香蔥基地,連片的香蔥長勢喜人,微風吹來,陣陣蔥香撲鼻而來。
目前,武平鎮壩周村及新和場已建設完成約700畝的香蔥產業,且效益非常好。然而,由于基礎設施投入總體不足,正在建設的2500畝香蔥產業缺少相應的水源,吃水成為了難題。
“農村供水是保民生、得民心、穩增長的惠民工程,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豐都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改變城鄉供水整體保障水平不平衡問題,該縣以農村飲水安全“一改三提”為抓手,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大力改善農村供水狀況,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以香蔥產業為例。豐都于今年6月啟動香蔥示范基地產業需水完善工程,計劃新建總長度達12千米的多種口徑耐型鋼塑復合管、1臺日處理能力300立方米的一體化凈水設備及附屬設施。
據介紹,香蔥生長需水量較大,每周每畝用水量為405立方米,上述項目的實施可以及時為香蔥補充生長所需的必要水分,確保香蔥的良好生長。目前,武平鎮新和場及壩周村尚無飲水凈化設施,村民從山上引水至蓄水池,然后向村民供水,存在飲水安全風險,通過項目實施,設置凈水設備,能夠有效解決村民飲水問題,確保村民飲水安全。
武平鎮正在發生的變化成為豐都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一個縮影。截至去年末,全縣集中供水工程438處、供水人口59.87萬人,分散供水工程2404處、供水人口6.65萬人。其中,城市凈化消毒設施配置率100%,實現“應配盡配”;自來水普及率90%、農村飲水水質達標率達提升至95.3%;構建起以規模化供水工程為主、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為輔、分散供水工程為補充的農村供水服務體系,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率達100%。
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未來,我們將繼續以項目建設為牽引,堅持結果導向,加快補短板、增動能,在一個個重點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中,讓水網建設愈加枝繁葉茂,勾勒出潤澤豐都大地的壯闊圖景。”豐都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