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業澆地是大水漫灌,既費人力又費水。縣里安裝水肥一體化智能機后,實現了膜下滴灌,不僅節約了用水量,還節約了肥料,一年下來能節省5萬元左右。”9月16日,山西省祁縣水利局建設股科員王鈺告訴記者。全國第二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名單近期公布,祁縣成功入選。
當日,記者來到祁縣昭馀鎮西六支村高效節水大田示范區。設立在道路旁的“節水驛站”十分吸睛。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設施,而是500畝土地智慧節水灌溉的“心臟”。帶著好奇,記者走進“節水驛站”一探究竟。
建立四項機制,告別“大鍋水”
在“節水驛站”內,智能水肥一體機靜靜地運行著,清澈的水流攜帶著肥料,通過密布的管道系統,以滴灌的方式滋養著每一株作物。田間地頭,56個智能閥豎立其間,如同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田地。
西六支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社員李太平介紹,這些智能閥與智能水肥一體機連在一起,通過精確控制和調度,實現對灌溉區域的精細化管理。“無論是土壤濕度、作物需水量,還是天氣變化,都逃不過這些智能設備的‘法眼’。它們能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整灌溉策略和水量分配,確保每一滴水都發揮最大效益。”他說。
西六支村的高效節水大田示范區,是祁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縮影。近年來,祁縣因水因地制宜,建立分水權、定水價、發獎補、建協會四項機制,以水價杠桿撬動節水,讓農業告別“大鍋水”,節水技術進入田間。
在祁縣,像西六支村這樣的高效節水大田示范區共有7個,皆由祁縣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合作建設。高效節水大田示范區結合優勢農產品,實施大田作物加密管道及膜下滴灌工程、雜糧小米經濟型微噴灌工程、梨果蔬菜標準化滴灌工程、生態溫室智能化微灌工程,實現了精準灌溉、全程節水,讓“澆地”變成“澆作物”。
目前,祁縣全域耕地實灌面積達到39.5萬畝,灌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達到27.45萬畝,占比69.5%;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2.56萬畝,占比82.43%。
精準計算水費,擰緊“節水閥”
在祁縣昌源河數字灌區綜合管理平臺,工作人員正在遠程操控各渠系閘口。該平臺能夠直觀反映昌源河灌區的整體情況,同時,管理站的電腦端平臺可以遠程操控渠系分水閘開關,接入閘門水流量數據、電量數據、控制數據和視頻數據。
近年來,依托數字孿生平臺,祁縣實現了對灌區水資源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實時監測灌溉用水情況,精準計算水費,有效避免了傳統方式下的水資源浪費和費用糾紛。”祁縣昌源河水利服務中心信息化負責人李剛介紹,該平臺還集成了智能調度系統,可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土壤墑情及天氣條件等因素,自動調整灌溉計劃,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祁縣是山西省的農業大縣,有著中國酥梨之鄉的美譽。縣域內主要有5個農業灌溉區,承擔全縣糧食及果蔬生產的主要供給。”祁縣水利局局長趙宏介紹。他說,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以來,祁縣通過建立數字灌區綜合管理平臺、組建農民節水協會等方式,讓精準管理環環相扣,實現了100%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節水閥”越擰越緊的同時,也為連年的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對此,祁縣副縣長王海旺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祁縣將不斷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依托,加快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促進灌區高質量發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