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正在進行二期生態修復的鹽湖。
生態治理后河暢水清的桑干河。
深秋時節的三晉大地,河湖清澈,水美如畫。“一泓清水入黃河”、防洪能力提升、現代水網骨干工程、縣域水網配套建設等重點水利工程緊張施工,一派繁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各級水利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和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聚力推進保障水安全、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管護水域岸線等重點任務,進一步完善水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為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建設現代水網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通水系、建水庫、治河道、固堤防……目前,大同市搶抓秋季水利建設施工“黃金期”,加緊推進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建設。
山西現代水網以西邊過境的黃河、境內的汾河等8條天然河道和萬家寨引黃入晉等重大引調水工程為“綱”,以區域輸配水通道和河湖水系連通工程為“目”,以控制性調蓄工程為“結”,著力構建“三縱九橫、八河連通,多源互補、豐枯調劑”水網總體布局。
近年來,我省圍繞現代水網建設總目標,做好省市縣三級水網“綱、目、結”的優化銜接。2023年5月,省政府批復《山西省現代水網建設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省級水網覆蓋率達86.3%,惠及2450萬人;到2035年,山西現代水網基本建成,總供水能力達到118.5億立方米、省級水網覆蓋率達到99.1%。圍繞總體目標,全省統籌謀劃、推進、實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現代水網建設全面提速。2023年9月,大同市入選全國首批市級水網先導區。2024年6月,長治市、運城市被確定為山西省第一批市級水網先導區,祁縣、壺關縣、云岡區、潞州區、渾源縣為山西省第一批縣級水網先導區。
為了著力增強水資源水環境的承載能力,我省結合農村供水、農田灌溉、防洪能力提升、數字孿生等專項規劃,加快完善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提升水網整體效能和綜合效益。2023年全省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首次突破200億元,達219.6億元,同比增長24.1%,增幅處于全國第6位,今年1—10月全省水利建設落實和完成投資繼續保持“雙增長”的良好態勢。“今年我們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努力實現省級水網與國家水網、區域水網互聯互通。同時,創新開展‘水網+’行動,積極謀劃‘水網+高標準農田建設’‘水網+鄉村振興’‘水網+文化旅游’等,不斷豐富水網內涵,進一步發揮水網建設對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省水利廳副廳長杜詠梅說。
目前,水網規劃的46項骨干工程,有40項已完工投運或正在建設,其中,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于今年7月9日進入建設階段,中部引黃工程總干線投入運營,龍華口調水、小浪底引黃二期等工程加緊建設,山西現代水網新布局加速形成。
加強系統治理
筑牢水生態屏障
秋末冬初,在呂梁市臨縣的黃河岸邊,油松、側柏依舊蒼翠挺拔。可誰能想到二三十年前,這里滿眼是荒山,刮大風時黃沙漫天。
作為黃河中游重要省份,我省堅持把黃河流域作為生態建設的主戰場,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建設,先后出臺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條例,啟動實施黃河干流流經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大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黃土高原塬面保護,持續鞏固黃河中游生態安全屏障。
2023年6月,總投資逾千億元的“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正式啟動。目前,該工程水利項目累計開工38項,開工率95%;累計完成投資175.25億元,工程效益已初步顯現。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鞏固“大水保”工作格局,啟動“十百千”水保示范工程,預防、監管、治理多管齊下,先后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黃土高原塬面保護、淤地壩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點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0多萬畝,全省水土保持率64.58%,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持續“雙下降”。
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持續改善河湖泉域面貌。聚焦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縱深推進河湖庫“清四亂”(清理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常態化規范化等內容,連續發布總河長令。全省各級依托“河湖長+檢察長+警長”機制,有效整改620處歷史遺留問題、108處河湖庫“清四亂”問題;實施汾河流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治理修復面積1302平方公里;大力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印發《山西省母親河名錄》,全省11個市、117個縣(市、區)都明確了自己的母親河,目前正以母親河復蘇為重點,以列入全國2024年幸福河湖建設項目的長治絳河、朔州七里河為示范,全面開展母親河復蘇幸福河湖建設三年行動。同時,出臺幸福河湖建設導則,推動全省76條幸福河湖建設項目入庫。汾河太原城區段,晉城九女仙湖、張峰水庫,運城市圣天湖入選首批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優秀案例。
推進節水控水
提升水管理效能
用一部手機就能精準掌握土壤溫度、濕度和水肥情況;綜合運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確保節水50%……在忻州市五寨縣1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臨汾市洪洞縣辛村鎮農業節水灌溉片區等地,增產增效不增水,是三晉大地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省全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嚴格節水評價,持續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行動,以節約用水擴大發展空間。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堅持“有多少湯泡多少饃”,將全省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黃河干支流耗水指標細化配置到各市縣、將海河流域水量分配到各市,明確了地下水管控指標和汾河、沁河等34條省內重要河流生態流量保障目標,使水資源配置更加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美麗山西要求和人民群眾訴求。從嚴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制機制,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實施省市縣新一輪用水指標優化配置,各領域用水方式實現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用水效率明顯提高。
聚焦鋼鐵、化工、水泥、有色金屬等高耗水行業,全省創建14戶省級節水型企業,建立超1.4萬個取水戶用水統計名錄,規模以上非農取水口在線監測計量基本全覆蓋;加強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汾河流域6市再生水利用率達33%,同比提高9.7%;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2023年壓采地下水7512萬立方米,斷流近30年的晉祠泉實現出流,洪山泉、蘭村泉地下水位分別上升1.75米和5.71米,截至2023年末,全省地下水位普遍止降回升,較2018年最高回升1.78米;累計創建各行業水效領跑者或國家節水型灌區10家、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73個,涌現出美錦華盛化工新材料公司“熄焦不用水、中水循環用”等一批工業高效節水典型……2023年,全省用水總量69.72億立方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52.9%,以用水微增長有力支撐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治水興水,惠澤三晉。“我們將牢記囑托、緊扣戰略定位、扛起使命任務,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決策部署,以建設現代水網為牽引,構建現代水網體系、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體系和持續夯實糧食安全支撐體系‘四大體系’,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龔孟建表示。
本報記者范珍 本報通訊員王秀芳 魏永平
本欄圖片由本報通訊員攝
記者手記
用系統性思維統籌治水
水利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煤長水短、十年九旱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和水情。我省水資源總量為123.8億立方米、占全國的0.4%,人均水資源量381立方米、是同期全國人均值的17%,水資源總體短缺一直是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瓶頸。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通過實施一系列重點水利工程、加快構建山西現代水網,有效提升了水資源配置能力,為全省的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保障。這些工程的實施,不僅優化了水資源配置,還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為山西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通過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推動農村飲水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確保了廣大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通過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有效提高了農業灌溉效率和水資源利用效率,不僅保障了糧食生產的安全穩定,還促進了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接續推進全省河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有效降低了水旱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此外,實施水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改善河湖泉域面貌,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優美宜居的生活環境。
治水要良治。解決好水問題,是一個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更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礎保障,因此我們要善用系統性思維統籌治水,尊重自然,善謀長遠,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打通命脈鏈條,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的集約節約發展之路。
愿清水長流,美景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