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如何盤活空間潛能
400多個城市、6.6萬個項目,78億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萬億總投資……目前,全國范圍內已有400多個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湖北省17個地市州率先將“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更名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深圳、廣州、濟南等地陸續另設專門的城市更新機構。
“城市作為歷史的見證者與未來的塑造者,其更新與發展是時代進步的必然選擇。”中國城商聯副會長、中國社區商業工作委員會主任董利在致辭中提到,未來,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主導方向,企業要更加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推動城市更新向數字化、綠色化、低碳化方向發展。
清華同衡總體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尚嫣然指出,相比增長時期,更新的規則更模糊、規劃更精細、更復雜多元;在趨勢上,體現在政府更重視政策頂層設計,市場在項目全生命周期投資、運營方面更有耐性;設計在面對公眾及租戶等第三方時,更“懂人心”。
城市更新如何盤活空間潛能?北京科創匯聚產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海軍表示:“城市更新是長期長線投資,盤活城市更新項目,要貫穿入園企業全生命周期,與企業同步成長,進而創造可持續發展價值。”
京印國際中心副總經理周雪峰表示:“在將大康國際鞋城改造升級為京印國際中心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有效盤活空間潛能要‘懂人心’,不管是運營空間,還是運營產業,核心都要圍繞人的實際需求展開。”
新質生產力或可破解產業園區困局
在新周期、新命題、新挑戰、新賽道下,產業園區和商辦在轉型的迷霧中如何破浪前行?
中關村特色產業園聯盟秘書長蓋帥在致辭中表示:“歷經40余年,我國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即將到來的‘十五五’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對于產業園區而言,將是賦能區域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戰略專家康大臣提出,下半場園區如何突破“招無可招、引無可引”困局,新質生產力是破解之道。
對于如何更好地擁抱新質生產力?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春財提出四個關鍵詞——“融進去”“接得住”“引進來”“活得好”。他表示:“融進去指的是要和其他主體加強緊密聯系,建立鏈接;接得住指的是作為園區開發者,要從硬環境和運營能力上具備承載新質生產力的能力;引進來指的是遇到好的資源要及時引進園區;活得好指的是企業引進來后要按照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思路來使創新主體得到可持續發展。”
中關村西北旺科技園副總經理苗思露表示:“作為一個誕生在產業迭代和經濟變革期的產業園區,新質生產力的‘新’對于產業布局引導尤其重要。作為空間載體運營者,只有擁抱新理念、新科技才能更好地理解未來生產和生活,從而運營好園區。”
談到正在建設中的雄安新區,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段煒介紹道:“雄安新區經過7年的建設發展,已轉入‘三高并舉’階段。第一正在做大規模的高質量建設;其次做高水平的城市管理,進而轉入新的城市運營階段;第三是做好高質量的產業疏解和發展。”
談到面臨需求乏力、供大于求問題的產業園區,克而瑞產城發展部總經理盧文婷基于多年的調研經驗認為:“在供應量上要得到有效控制;企業投資要回歸初心;園區自身要鍛煉自己的招商服務能力,精益求精、因地制宜地運營好園區本身。”
《2024北京產業園區選址(租賃)指南》發布
在談到不同企業對于辦公選址的考慮時,康潤武分享了兩點行業觀察:一是低租金項目和強政策對于企業具有強烈吸引力;二是近兩年市場上未來產業在新租、擴租,包括拿地、拿產業園、測試基地、路面測試、實驗室以及人才公寓等方面表現亮眼。
會議現場,由選址中國聯合中關村特色產業園聯盟、北京師范大學國土院數智產業研究中心、中關村產業研究院、智鏈合創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2024北京產業園區選址(租賃)指南》正式發布。該指南收錄園區590個,建筑面積合計達6800余萬平方米,范圍覆蓋北京海淀區、朝陽區等16個行政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北京產業園區市場進行了解析,并對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中關村特色產業園區、專精特新特色產業園區、兩業融合示范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進行了展開介紹,同時匯聚了多位行業專家的觀點與建議,為考慮通過辦公、研發、生產空間的重組和整合來實現降本增效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景式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