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干天天操天天碰-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摸-天天干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插-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久大-欧美一区二区VA毛片视频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中國城市供水走向市場的回顧與展望(一)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4-02-05  瀏覽次數:954

  從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間,中國的城市供水基本上是作為一項福利由城市政府向社會提供。政府對城市供水的管理實行事業化管理,在城市供水的投資、營運方面則幾乎完全摒棄了市場化的考慮。只是在1978年后中國全面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國城市供水才迅速邁向了她的市場化之路。

1 市場化進程回顧

1.1 價格改革
  如同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發端于價格改革一樣,中國城市供水的市場化也起步于價格改革。但與商品價格改革主要是賦予商品生產者商品的定價權不同的是,城市供水價格改革的最初、最主要的動機則是希望水價能補償(哪怕是部分補償)制售水的成本。因此,中國城市供水價格改革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過程就是提價。近20年間,實際供水價格提高幅度之大及提價頻率之高,在其他商品、服務領域是極其少見的,有資料表明,僅從1985年到1996年的12年間,中國城市供水的平均價格就上調了約12倍之多。而據有關部門對全國32個城市的調查,1987~1996年的10年間,平均調整水價達6次之多,有的城市幾乎每年都有一次調價,這些調價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大部分城市的供水價已經能完全補償成本,一些城市的水價之高甚至使該地的供水企業有能力獲得相當不錯的盈利。
  供水價格改革另一方面的成果體現為價格管理機制的優化。在市場化之前,城市供水價格是完全指令性的計劃價格,連當地的城市政府也無權制定本地水價,但在市場化的過程中,這種嚴格的價格管制漸漸有了松動。目前,雖然大部分城市的綜合水價仍需由上級政府規定,但很多地方已經采取國際通行的“價格聽證會”方式來核定水價,供水企業在水價制定中的角色也更加主動。
1.2 企業改革
  城市供水的主體是供水企業,這在當今己是不爭的事實,但20年前,供水“企業”的企業化經營卻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國大多數城市供水的企業化經營都要遲于水價改革的步子。理論上說,只有水價提高到使售水收入足以補償運營成本時,真正獨立經營的供水企業才能出現。因為只有此時,才具備政企分開的基本條件。以此判斷,城市供水的企業化經營應是水價改革進行到相當程度時才形成普遍現象。盡管有的地方至今售水收入仍不足以補償成本,政府還須向供水企業提供財政補貼,但供水企業的經營管理,基本上已經較少行政色彩。
  目前為止,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的供水都由企業經營,這些企業主要以國有獨資企業形式存在,少數地區有股份制、中外合資等形式。特大城市的供水企業圍繞供水核心業務,拓展經營領域,往往形成水務集團或供水集團。供水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員聘用、收益分配,甚至對外投資,都有了很大的自主權。
1.3 市場開放
  1978年以前,中國城市供水投資幾乎全部是政府投資,國外資本和民間資本是不能進入這一領域的。80年代中后期,鑒于很多城市供水服務質量極端低下,影響城市功能發揮,而城市政府財政又無力支持供水設施投資,迫使部分城市引入國外資本投資城市供水,供水市場漸漸形成對外開放之勢。
  十幾年來,城市供水的市場開放進展十分迅速,從早期的利用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的項目融資到外商BOT、POT和合資經營等形式的直接投資,再到引入國內私人資本、利用國內資本市場籌資等形式,城市供水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在進入城市供水這一領域已經可以完全按市場規則運作:
  · 評估項目時更重財務前景;
  · 資本收益是主要考慮因素;
  · 項目招投標和出廠水竟價上網;
  · 按市場經濟原則組建公司;
  · 企業管理不受行政干預等。

2 市場化的基本評價

  中國城市供水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市場化。市場化20年對城市供水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城市供水一直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上,因為制售水消耗不能通過售水收入加以抵償,大多數城市的供水設施多年不能更新,供水能力提高緩慢,水質低劣、水壓不足、限時供水等現象司空見慣,供水效率十分低下,很多城市都是絕對缺水城市。市場化一方面使供水企業有可能通過經營積累提高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服務,另一方面則通過非國有資本的大量投入迅速地改變了城市供水能力絕對短缺的狀況。有資料表明,在目前中國的近600個建制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其供水能力是相對過剩的。這種情況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市場化還培育了一批管理效率較高的供水企業,有的企業一年的稅后利潤超過千萬元,有的企業則成為公眾上市公司。
  必須指出:中國城市供水走向市場雖有很大突破,但在一些關鍵的、深層次的改革方面仍顯進步緩慢。具體地說:
  (1)價格方面:調升水價雖使多數企業能補償運營成本,但平均城市供水價格水平仍不足以使供水設施投資取得必要的收益,對有些原水資源條件惡劣的城市,現行水價標準將不會對任何商業資本產生吸引力。此外,價格管理體制的改革一直滯后,水價核定和調整的程序總體上缺乏規范,水價更多地反映的是供水企業討價還價的能力而不是所謂“有效成本+合理利潤”水平。
 ?。?)企業改革方面:雖然企業改革在對供水企業的定位上取得突破,但由于城市供水特殊的供求態勢及價格管理模式,很多企業并沒有真正地實現經營機制的轉換,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尚不強大,優化管理提高效益的刺激還很缺乏。管理效率低下導致經營效益不佳是全行業的基本特征。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整個行業尤其缺乏有戰略遠見的企業家。
 ?。?)市場開放:市場開放方面主要的不足是銷售環節的開放嚴重不足,競爭不充分。目前,幾乎所有城市都保持由本地國有供水企業經營供水管網,連以出賣有限期的“供水經營特許權”的個案都不多見,整個行業缺少一種自覺的開放觀念。在已經對非國有資本放開的地方,也經常有惡意違約的現象發生,使許多非國有資本對城市供水的投資深懷疑慮。
  總體地評價中國城市供水近20年的市場化進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城市供水業的市場化程度提高極大,但供水企業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運行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3 市場化前景展望

  正象前文已經指出的那樣,中國城市供水的基本取向是市場化,其基本趨向也是市場化。因此,展望中國城市供水市場化的前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城市供水將邁向更完全的市場化,最終形成本行業除水價由政府管制、水質標準及供水服務規范由政府制定、供水經營權由政府核準以外,其他各經營環節都完全按市場規則運作的新格局。
  具體到幾個主要經營環節的市場化前景,我們認為:
3.1 在價格方面
  繼續不斷地提高城市供水平均價格水平,將是一個基本的趨勢,但調價的機制會有較大改變。今年以來,國家計委官員曾公開表示要提高城市供水價格,主要的考慮還是全國城鎮供水企業的總體經濟效益低下。其實,即使沒有這種國家主導的提價傾向,提高水價也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一方面,制售水絕對成本的上升及城市供水投資回報偏低,是推動水價上漲的客觀因素,另一方面,基于城市供水可持續發展的考慮,保護水資源,通過經濟手段推動節約用水,也將成為供水價格管理機構調整水價的重要著眼點,當然,不可能期望供水價格會永遠保持調升的趨勢,當水價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政府完全可能通過對供水經營權的對外公開招標來抑制水價上升。
3.2 市場開放和投資主體多元化
  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全國目前有超過100座自來水廠由本地國家資本以外的資本投資經營,但各大中城市的供水管網經營卻幾乎都是由本地的國有供水企業經營。
  這說明,至少在售水環節,市場還是極其封閉的。從理論上講,放開管網經營是提高城市供水經營效益的最重要的手段,放開過程中的資產評估和產權界定問題也不難解決,根本的障礙還是觀念沒能改變。如果觀念改變了,售水環節能對本地國有資本以外的投資者放開,則將大大推動城市供水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形成。當然,除非國家大力倡導城市供水私營化,我們還很難預期中國城市供水會很快形成私營為主導的格局。
3.3 企業改革
  供水企業的改革將是未來可能向市場化方向邁出最大步子的領域。雖然供水行業具有自然壟斷的特點,這一特點決定行業的競爭不可能實現完全競爭,供水企業的市場化改革也不可能使其取得完全的市場參與地位,有些權力還將保留在政府,但產權進一步明晰、企業取得獨立法人地位、自主選擇經營者和高級管理人員、自主決定對員工的聘用和辭退、自主決定對外投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并實現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則是必然的趨勢和結果。供水企業更多地面向市場,將極大地提高競爭能力,有可能迅速成長起來一批效益良好的供水企業。
  中國城市供水的市場化將大大地提升這一產業的發展水平。通過更全面地引入市場機制,中國城市供水的規模和質量將邁上新臺階。

  注:
  [1] 根據建設部財務計劃司的統計,1998年全國共有8家供水企業稅后利潤在千萬元以上
  [2] 原水股份、凌橋股份、武漢實業都是以城市供水為核心業務的公眾上市公司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