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曾作為上一個十年的企業發展模式的標桿,現在卻成為了全球金融不穩定的代名詞。這個龐大的企業帝國由于深陷負債危機,已牽動了政府和市場的神經。大量的評論和分析涌現,將焦點投向了恒大復雜的債務結構、市場戰略以及不穩定的需求。然而,商業運作的所有問題,無論表面呈現出多么復雜和紛繁的形態,都能追溯到這兩個元素:“人和制度”。恒大集團的危機也不例外。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恒大在財務和市場層面上的表現和偏差,但更值得深入探討的是,這些偏差背后的人的心態、決策和制度,特別是“一把手”。
在后續的分析中,我們將看到這個曾經的產業巨頭,究其背后的更深層次原因,濃縮到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具有破壞性的力量——過度自信。
一、 對產業政策的過度自信
恒大在迅速擴張和壯大的過程中,其實深度依賴了“東風”-外部的國家政策環境,這一依賴形成了恒大一系列商業決策和戰略布局的基礎。然而,當國家的政策方向逐漸由刺激房地產市場轉向更為穩健和保守時,恒大卻顯得逐漸不應變、不調整,仍舊緊抱著過去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尤其是在“三紅線”政策出臺時,這一政策旨在通過設定企業負債的紅線來限制房地產行業的過度借貸,恒大卻仍持續高杠桿運作,其負債率更是一度超過了70%,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恒大對政策影響的誤讀和對自身發展模式的過度自信。
恒大對于國家政策變動和市場趨勢的忽略,實際上正體現了公司對于政策環境的過度自信和盲目樂觀,以及對潛在風險的忽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僅僅依賴于其在特定時間、特定環境下的戰略選擇,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及時進行戰略調整和轉變。
二、 對金融杠桿的過度自信
房地產玩的就是金融,一把手過度自信的金融策略在恒大表現得淋漓盡致,凸顯出一家巨頭企業如何過度依賴外部融資、對市場穩定性的誤判,以及杠桿的過度使用,共同織就了一幅金融風險的大網。
恒大長久以來,習慣于利用高杠桿策略來滿足其對快速擴張的渴望,其對流動性的極度依賴更加劇了這一風險。這種策略在2018年便已顯露無疑,其短期借款便高達1300億元人民幣,而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卻寥寥無幾。這種策略在短期或許可行,但在市場變動和利率波動下,恒大的這一策略顯得極為風險。但“一把手”和管理團隊選擇對國家的“降杠桿”和“調結構”的發展轉型的忽略,繼續不斷做土地儲備和項目投資,至2022年,其總負債更是達到了2萬億以上,使得公司在任何經濟下行和市場波動時都極度脆弱。
三、 對“大而不倒”的過度自信
“大而不倒”的信念早已深入人心,許多企業在過去的發展擴展模式中都“以大為美”,動不動就把自己發展為“投資控股集團”,然后一把手把自己從“總經理”擢升為“董事長”。恒大也無疑沐浴在這一信念之中,不僅在地產規模上做擴張,而且投資觸角也延伸到“風馬牛不相及”的多元,甚至認為其對整個經濟的影響力足以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顧和援助,“倒而必救”使其認為對于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即使出現流動性危機,政府也會出手救助,以避免其倒閉帶來的連鎖反應。
“一把手”忽略了政府可能會采取更為均衡和穩健的政策手段來減輕其倒閉帶來的影響,而非直接救助。08年金融危機中的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即便其規模龐大,也未能逃脫破產的命運。規模并不等同于穩定性,“大而不倒,倒而必救”的信念并不是絕對的保障,政府可能更加關注整體經濟的穩健,而不是挽救一家即使再大的企業。。
四、 對“擴張”的過度自信
恒大對擴張戰略的自信映射出其無視市場現實和過度追求多元化的企業心態,“一把手”完全忽略了戰略精髓是在做“選擇”和“取舍”,戰略不是一味得做“加法”,而是要做“減法”,甚至“除法”。
恒大在自己的主營房地產業務領域,已經不滿足一二線核心城市,而將項目推進到三四線城市,甚至滲透到國際市場,這種快速和廣泛的區域擴張,使得恒大在土地成本、項目管理和市場需求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風險。同時“一把手”野心滿滿,不斷進軍跨界領域,包括金融、健康、文化旅游,汽車,足球等多個領域,試圖通過多元化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理論上可以分散風險,實際上卻加大了管理半徑,對企業資源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逐漸透支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五、 對“自我認知”的過度自信
恒大揭示了當一家企業缺乏危機意識、變通思維以及缺乏合理、多元化的治理架構和決策機制時,可能會陷入何等困境。這種困境主要源于“一把手”的過度自信和對自己決策的盲目信仰,缺乏來自多方的批判和反饋,導致公司對市場和內部風險的感知嚴重缺失。
恒大的“一把手”過于相信既有的業務模式和戰略方向,缺乏對市場變化和潛在危機的敏銳洞察,致使在行業環境和政策環境發生變化時,恒大未能及時調整業務策略和運營模式,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挑戰,這無疑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危機。
更為嚴重的是,恒大在公司治理和決策過程中呈現出顯著的“一把手”主義,周圍似乎都是順從的“Yes人群”。這導致企業在策略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多元化意見和批判性思考,形成一種固步自封的企業文化,企業決策和戰略方向常常只是“一把手”的一意孤行,缺乏對市場和風險的全面和深入分析。
恒大集團的困局為全球商業社會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思考企業的核心價值和發展戰略。在VUCA時代,企業如何活下來并且活得好,是每一位企業家都必須深思的問題。
首先,“規模不是盾牌,多元不是萬能藥。”,即便企業規模再大,業務再多元,也不能避免市場風險與經營危機。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和戰略迷失會導致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失去方向,最終陷入困境。
其次,“創新是血脈,變通是靈魂。”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并蓬勃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發展變通思維,及時調整戰略,以滿足市場的不斷變化和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最后,“智慧在于聽,力量在于行。”企業決策應摒棄“一言堂”,應傾聽多元的意見,從多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做出明智而深思熟慮的決定。
在未來的商業世界中,愿每一家企業都能吸取經驗,避免陷阱,堅守初心,發展創新,走出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