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與浙江和達電子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農村供水監控管理系統”通過嘉興市科技發展資金領導小組審查,被列入“2014年嘉興市第一批信息產業發展資金項目”,獲得財政專項經費。據悉,該系統改變了傳統供水管網管理模式,仿佛為整個農村供水系統安裝了發達的“網絡神經系統”,形成可以統一指揮決策、實時反應、協調運作的“大腦”,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控制方式管理農村供水系統,切實提高鄉鎮供水服務水平。
鄉鎮供水管網
“歷史遺留問題”嚴重
我市是全省率先實施城鄉一體化供水的城市之一。2013年,我市投資8億元建成城鄉一體化供水石臼漾水廠擴容項目和南郊貫涇港水廠一期、二期以及一級管網187公里,實現了市本級南湖區、秀洲區10個鄉鎮供水一級主管網全覆蓋。同時,由南湖、秀洲兩區政府直接投資10240萬元建成311.4公里的二級管網,由鎮、村、居民共同負擔建設資金1.4億元建成4256公里的三、四級管網,使兩區所屬的155個行政村中的114個村實現了聯網供水,自來水用戶數達46.8694萬戶,供水人口110多萬人。
然而,在城鄉一體化供水的實現過程中,陸續并網的鄉鎮供水管網也暴露出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據介紹,鄉鎮供水管網由于原有管網老化、材質差等原因導致漏損率居高不下,搶修任務重,同時管網資料不齊全,局部偏遠區域水質、水壓不穩定情況突出,供水管網縱橫交錯的管理復雜程度,使得傳統的供水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城鄉一體化供水現代化管理要求。
“針對這一問題,一方面要推進鄉鎮供水管網改造,另一方面就是通過技術力量,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控制方式管理農村供水系統,來提高鄉鎮供水服務水平。”市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農村供水系統
安裝“網絡神經系統”
“以前管網如果發生漏損,只能靠人工抄表,然后通過數據的分析比對來發現。有了這套監控系統,一旦哪里發生漏損,該數據點的數據就會顯示異常,我們馬上就能知道并采取措施。”市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農村供水監控管理系統”結合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和安裝分區計量器具,通過數據自動采集和深度分析,建立具有可控制功能的智能化系統。“通過先進的無線網絡采集設施對管網、加壓站等供水設施的生產運行參數和狀況,以及管網測壓點、水質監測點等的壓力和水質等信息進行采集、測控,并把整個管網數字化、模型化后通過理論計算及計算機模擬自動生成輔助調度方案,使整個調度過程科學化,較少依賴操作人員工作經驗,能夠在保證供水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節約大量的成本。”
目前,市本級10個鄉鎮供水營業所都安裝了這套系統,每一個營業所都對自己轄區的管網、供水設施等進行監控,對于管網漏損等異常都能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我們還先行試點了一批無線遠傳水表。”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余新鎮首先試點安裝了200個無線遠傳水表,即使抄表人員不到用戶家里,也能在監控室里知道用戶每月的用水量。“試點期間,我們還是要求抄表人員上門抄表,通過人工抄表和無線遠傳水表數據的一次次比對,來驗證無線遠傳水表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