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2020年初,武漢市暴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重大疫情。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水集團)采取了強有力的緊急應對措施,邊摸索、邊生產,確保了城市的正常、優質供水,在出水水質達標、安全保供上積累了寶貴的運行經驗和技術保障措施,也發現了問題和不足。
及時總結凝練疫情防控期間的應對措施、成功經驗及發現的不足之處,對于我國供水行業補齊重大疫情防控生產管理、應急管理短板,提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能力和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供水概況
武水集團擁有宗關、平湖門、堤角、琴斷口、白沙洲、余家頭、白鶴嘴、金口、沌口、陽邏、蔡甸11座自來水廠,供水管網8100 km,大型供水轉壓站16座。日綜合供水能力428.7萬噸,服務面積約1600 km²,惠及人口近800萬人,涵蓋武漢市主城區(青山區除外)及部分遠城區。
采用長江及漢江作為水源,少數水廠配備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設施,大部分水廠采用混凝沉淀過濾等常規處理工藝,出廠水水質均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2 疫情期供水應急保障措施
為堅決遏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擴散的勢頭,處于疫情風暴正中心的武漢于春節前夕“封城”。作為重大民生保障的供水企業,武水集團面臨的挑戰之大、面對的問題之多超乎想象。在涉及面廣、偶然性大、不定因素多、無先例可循、無既定程序可依的特殊情況下,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應急保障措施,實現了疫情防控期間安全、優質、高效供水。
2.1 應急保障工作機制
(1)分類組建應急處置隊伍
及時處置各類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確保水廠、轉壓站和管網的正常運行;應急處置隊伍24小時待命,備足備齊搶修物資,隨時啟動各類供水突發事件處理和機動應急搶修。
(2)強化水質管理
鑒于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局限,特別重視凈水廠出水濁度和消毒效果的管理,最大程度減小水質安全風險。
強化三級水質監測和三級水質管理體系。通過在線儀表監測、基層化驗監測、集團水質監測中心檢測的三級監測體系和職能管理部室、所屬二級制供水單位及其基層單位的三級管理體系,對原水、生產過程水、出廠水和管網水質實行 24 小時實時監測,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方位、全流程監管。
(3)保證材料供應
在城市封閉及社會消毒藥劑大量耗用的情況下,及時組織絮凝劑、消毒劑等生產必須的原材料以及生產設施備品備件的儲備,并請求政府協調原材料的生產及運輸,保證原材料供應。
(4)及時發布信息
推動三級宣傳網絡體系高效運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時、立體全景式反映工作情況,依托新聞媒體、融媒體、自媒體等多維平臺,抓住重點,突出核心,使疫情防控期間群眾對供水安全更放心。
(5)生產封閉管理
對水廠、調度中心等生產運行場所實行封閉管理,減少運行人員與外界的接觸,減小職工感染風險,確保正常供水。
(6)暫停入戶抄表
疫情防控期間,暫停入戶換表服務、機械水表的抄表等服務。
(7)注重環境消殺和個人防護
做好各類防疫物資的儲備工作;強調生產區域和辦公區域的消殺工作,保持環境清潔;做好保供人員的個人防護,如廣泛宣傳防疫知識、防護用品使用知識;勤測體溫;要求工作人員佩戴口罩、盡量避免直接接觸原水;公共交通停運后采取公車、私家車擺渡出行,接送職工。
2.2 水源應急保障措施
2.2.1 加強水源地巡查
各水廠加強對水源保護區的巡查,取水人員加強點檢巡視力度,切實做好一級保護區的日檢。
2.2.2 增加原水余氯值及水源全分析檢測
各水廠在常規監測的基礎上,增加原水余氯值及水源的109項全分析檢測,密切關注水質指標的變化情況。
2.2.3 加強與上游水司和環保、水務部門聯動與環保、水務等部門形成聯防聯動機制,原水水質異常時及時通報信息并啟動應急處置方案。
2.3 凈水廠應急保障措施
2.3.1 嚴控出廠水濁度
(1)關注絮凝劑投加流量變化,確保投加過程可控、穩定。
(2)嚴格監控濾池正常運行及反沖洗階段各個閥門的工作狀態,確保濾池工作正常,濾后水濁度一般控制在0.2NTU以內。
(3)為保障出廠水消毒的效果,出廠水濁度按照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Q/WSJT 01-2018)嚴格控制在0.3NTU以內。
2.3.2 保證消毒效果
(1)常規工藝水廠調控次氯酸鈉投加量,適當提高出廠水余氯的下限值,嚴格控制出廠水余氯值范圍在1.0mg/L到1.2mg/L之間。
(2)建有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水廠,實現多屏障消毒,確保臭氧投加系統正常穩定運行。
(3)控制消毒劑有效接觸時間,確保消毒效果。
2.3.3 暫停排泥水回用
為應對微生物在沉淀池及濾池中富集的風險,暫停對絮凝沉淀池排泥水、濾池反沖洗水的回收利用,減少微生物富集的風險。
2.3.4 水廠其他管理措施
(1)加強對絮凝劑、消毒劑等原材料的管理及每批次的取樣檢測,確保合格后再使用。
(2)加強對應急投加系統的檢查,確保設備可正常運轉,應急物資(活性炭等)可隨時調用。
(3)加強對水質在線儀表的巡視及維護,確保在線儀表監測在允許誤差范圍內,以便指導生產。
(4)停止開展影響水質的生產性試驗、改造和檢修工程。
2.4 管網、轉壓站及二次供水設施應急保障措施
(1)加強對管網水質及消毒副產物的監測。
(2)對管網點的4項檢測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兩次,對外公告也同步更新。
(3)確保設置在室外的二次供水水箱防護圍欄、門鎖等安全設施完備、牢固,溢流管防護網完好;及時處理小區樓頂水箱人孔蓋破損、蓋合不嚴、鎖具損壞老化等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
(4)為應對疫情期間低溫雨雪天氣,加強對水廠、區域轉壓站、輸配水管網等供水設施的安全巡查工作,做好低溫防凍措施,重點對定點收治醫院、方艙醫院、隔離點、老舊社區供水管道、裸露水表等供水設施進行了包扎防凍。
2.5 醫療機構供水應急保障措施
武水集團承擔了包含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內的 142 家醫療救治點的供水保障工作,其中醫療救治定點醫院 73 家、方艙醫院 21 家、隔離場所 48 家,同時承擔了 16 家醫療救援人員駐地的生活用水保障工作。針對這些醫療機構,建立“一院一策”的供水方案、“一點一人”的聯絡機制,實時溝通對接,每日報送信息。
(1)為了保障火神山醫院的安全優質用水,制定了“兩江水源互補,兩廠雙回路”(白鶴嘴水廠、沌口水廠)的保供方案, 20 多個小時完成"兩廠雙水源雙回路"的管道施工,六天六夜完成了火神山醫院內外供水管道的鋪設連接并通水交付使用。
(2)為了保障雷神山醫院的安全優質用水,在打通醫院“兩廠三水源”(金口水廠、白沙洲水廠)供水通道的同時,協助施工方優化內部管道施工方案,僅用 13 天即通水交付使用。
(3)方艙醫院利用體育館、會展場所、大型廠房等大空間、高凈空的民用建筑建設,存在供水水量水壓不足的問題,通過增加供水主管口徑、設置高位水箱等方式保障供水。
2.6 智慧水務助力供水應急保障
2.6.1 智慧辦公
積極借助智慧化、網絡化手段做好員工防護,避免交叉感染,用“不見面的服務”打通疫情阻隔。
(1)快速建立WeLink智能工作平臺,疫情期間廣泛應用于各級生產保供會議,并在供水保障、調度指揮等應用場景中發揮作用,實現高效連接、高效溝通。
(2)迅速建成手機端小程序,形成強關聯,實現通過手機端的員工健康上報及查詢、單位防疫需求及消耗物品統計、出入人員及車輛統計功能,建立“一人一檔”動態管理。
(3)開展“不見面”線上服務,利用已建成的營業收費系統、網站、生活號、微信小程序等實現掌上營業廳辦公。
2.6.2 智慧生產
充分發揮智慧水務在生產運營中的優勢,推進“互聯網+水務”、“智慧化+防控”、“數據驅動決策”的工作模式。
(1)供水廠:利用已建成的水廠自動化控制系統,盡量少人值守,實時監測廠內水池水位、進出廠流量、壓力、水質等參數,遠程控制加壓泵組等設備的啟停。
(2)管網:利用已建成的供水管網GIS系統、管網巡查維修系統、供水監測系統、漏耗分析系統實時監控管網水壓、流量和水質。
(3)供水調度:利用建成的調度指揮平臺,科學組織生產調度。
(4)二次供水:利用遠程監控管理平臺實現智能管理。
3 疫情期供水應急保障中遇到的問題及思考
3.1 問題及不足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現了一些問題和工作短板。
(1)部分老舊水廠由于自動化系統配置不足,還需要人工干預,易導致人員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
(2)本次新冠疫情處于春節期間,疊加封城和停工停產,疫情期間供水總量約為正常運行時80%左右,個別廠負荷更是降到了高峰時的一半,引起了一些問題。比如由于型號一致,沒有大小泵搭配,導致取水泵在變頻工況下長時間偏離高效段,造成電能浪費;單臺加氯設備投加量偏大,使得投加控制不便。
(3)配水環節主要對管網、轉壓站、二次供水泵房及水箱等的余氯和濁度進行監測,然而受條件限制,尚不能及時掌握用戶水龍頭的水質情況。
(4)消毒劑投加量對CT值關注不夠,通過水質監測反饋臭氧投加量不夠精準。
(5)還有相當一部分戶表未改造,不得不暫停入戶抄表。
(6)應急預案還需要完善。
3.2 下一步改進和研究的方向
(1)完善修改應急預案。及時總結生產過程中的經驗,根據疫情期間發現的問題,調整修改管理應急預案。
(2)開展消毒效果的研究。對現有水廠消毒環節進行分析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優化;開展臭氧投加效果的研究,以及是否需要在常規處理基礎上增建多屏障消毒體系。
(3)在設計時就應考慮應急需求。在供水設施設計時,應考慮到應急保供、降低風險的需求。比如對水廠和轉壓站的設備選型必須考慮滿足應急狀態下的運行和調度的需要;水廠封閉運行時人員值守的需要等。
(4)研究管網中水質的變化。武水集團在這次疫情期間,一直關注管網中水質的變化情況,隨著企業的復工復產水量的增加,還會發生變化。
(5)關于水廠“零排放”問題。有些水廠建設的審批部門過于強調水廠零排放,要求生產廢水全部回用,不允許建設生產廢水排水口。本次疫情中,為控制微生物聚集風險,生產廢水不再回用,處理后直接排放。疫情期間及其他緊急情況下此項措施是必要的,因此建議水廠必須保留生產廢水應急排放口。
(6)加快武水集團智慧水務規劃實施力度。盡快實施老水廠的自動化改造,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水廠運行管理人員。
(7)關于“封閉運行管理”。保護全體運行維護人員、調度人員和熱線人員的安全也是保障城市供水系統正常運作的必要環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需要安排人員24h值守、替換輪班,應盡量避免一線員工被感染。如因感染導致一個班組甚至一個水廠的生產人員被集體隔離,這對供水安全保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2020年初,武漢市暴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重大疫情。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水集團)采取了強有力的緊急應對措施,邊摸索、邊生產,確保了城市的正常、優質供水,在出水水質達標、安全保供上積累了寶貴的運行經驗和技術保障措施,也發現了問題和不足。
及時總結凝練疫情防控期間的應對措施、成功經驗及發現的不足之處,對于我國供水行業補齊重大疫情防控生產管理、應急管理短板,提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能力和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供水概況
武水集團擁有宗關、平湖門、堤角、琴斷口、白沙洲、余家頭、白鶴嘴、金口、沌口、陽邏、蔡甸11座自來水廠,供水管網8100 km,大型供水轉壓站16座。日綜合供水能力428.7萬噸,服務面積約1600 km²,惠及人口近800萬人,涵蓋武漢市主城區(青山區除外)及部分遠城區。
采用長江及漢江作為水源,少數水廠配備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設施,大部分水廠采用混凝沉淀過濾等常規處理工藝,出廠水水質均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2 疫情期供水應急保障措施
為堅決遏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擴散的勢頭,處于疫情風暴正中心的武漢于春節前夕“封城”。作為重大民生保障的供水企業,武水集團面臨的挑戰之大、面對的問題之多超乎想象。在涉及面廣、偶然性大、不定因素多、無先例可循、無既定程序可依的特殊情況下,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應急保障措施,實現了疫情防控期間安全、優質、高效供水。
2.1 應急保障工作機制
(1)分類組建應急處置隊伍
及時處置各類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確保水廠、轉壓站和管網的正常運行;應急處置隊伍24小時待命,備足備齊搶修物資,隨時啟動各類供水突發事件處理和機動應急搶修。
(2)強化水質管理
鑒于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局限,特別重視凈水廠出水濁度和消毒效果的管理,最大程度減小水質安全風險。
強化三級水質監測和三級水質管理體系。通過在線儀表監測、基層化驗監測、集團水質監測中心檢測的三級監測體系和職能管理部室、所屬二級制供水單位及其基層單位的三級管理體系,對原水、生產過程水、出廠水和管網水質實行 24 小時實時監測,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方位、全流程監管。
(3)保證材料供應
在城市封閉及社會消毒藥劑大量耗用的情況下,及時組織絮凝劑、消毒劑等生產必須的原材料以及生產設施備品備件的儲備,并請求政府協調原材料的生產及運輸,保證原材料供應。
(4)及時發布信息
推動三級宣傳網絡體系高效運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時、立體全景式反映工作情況,依托新聞媒體、融媒體、自媒體等多維平臺,抓住重點,突出核心,使疫情防控期間群眾對供水安全更放心。
(5)生產封閉管理
對水廠、調度中心等生產運行場所實行封閉管理,減少運行人員與外界的接觸,減小職工感染風險,確保正常供水。
(6)暫停入戶抄表
疫情防控期間,暫停入戶換表服務、機械水表的抄表等服務。
(7)注重環境消殺和個人防護
做好各類防疫物資的儲備工作;強調生產區域和辦公區域的消殺工作,保持環境清潔;做好保供人員的個人防護,如廣泛宣傳防疫知識、防護用品使用知識;勤測體溫;要求工作人員佩戴口罩、盡量避免直接接觸原水;公共交通停運后采取公車、私家車擺渡出行,接送職工。
2.2 水源應急保障措施
2.2.1 加強水源地巡查
各水廠加強對水源保護區的巡查,取水人員加強點檢巡視力度,切實做好一級保護區的日檢。
2.2.2 增加原水余氯值及水源全分析檢測
各水廠在常規監測的基礎上,增加原水余氯值及水源的109項全分析檢測,密切關注水質指標的變化情況。
2.2.3 加強與上游水司和環保、水務部門聯動與環保、水務等部門形成聯防聯動機制,原水水質異常時及時通報信息并啟動應急處置方案。
2.3 凈水廠應急保障措施
2.3.1 嚴控出廠水濁度
(1)關注絮凝劑投加流量變化,確保投加過程可控、穩定。
(2)嚴格監控濾池正常運行及反沖洗階段各個閥門的工作狀態,確保濾池工作正常,濾后水濁度一般控制在0.2NTU以內。
(3)為保障出廠水消毒的效果,出廠水濁度按照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Q/WSJT 01-2018)嚴格控制在0.3NTU以內。
2.3.2 保證消毒效果
(1)常規工藝水廠調控次氯酸鈉投加量,適當提高出廠水余氯的下限值,嚴格控制出廠水余氯值范圍在1.0mg/L到1.2mg/L之間。
(2)建有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水廠,實現多屏障消毒,確保臭氧投加系統正常穩定運行。
(3)控制消毒劑有效接觸時間,確保消毒效果。
2.3.3 暫停排泥水回用
為應對微生物在沉淀池及濾池中富集的風險,暫停對絮凝沉淀池排泥水、濾池反沖洗水的回收利用,減少微生物富集的風險。
2.3.4 水廠其他管理措施
(1)加強對絮凝劑、消毒劑等原材料的管理及每批次的取樣檢測,確保合格后再使用。
(2)加強對應急投加系統的檢查,確保設備可正常運轉,應急物資(活性炭等)可隨時調用。
(3)加強對水質在線儀表的巡視及維護,確保在線儀表監測在允許誤差范圍內,以便指導生產。
(4)停止開展影響水質的生產性試驗、改造和檢修工程。
2.4 管網、轉壓站及二次供水設施應急保障措施
(1)加強對管網水質及消毒副產物的監測。
(2)對管網點的4項檢測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兩次,對外公告也同步更新。
(3)確保設置在室外的二次供水水箱防護圍欄、門鎖等安全設施完備、牢固,溢流管防護網完好;及時處理小區樓頂水箱人孔蓋破損、蓋合不嚴、鎖具損壞老化等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
(4)為應對疫情期間低溫雨雪天氣,加強對水廠、區域轉壓站、輸配水管網等供水設施的安全巡查工作,做好低溫防凍措施,重點對定點收治醫院、方艙醫院、隔離點、老舊社區供水管道、裸露水表等供水設施進行了包扎防凍。
2.5 醫療機構供水應急保障措施
武水集團承擔了包含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內的 142 家醫療救治點的供水保障工作,其中醫療救治定點醫院 73 家、方艙醫院 21 家、隔離場所 48 家,同時承擔了 16 家醫療救援人員駐地的生活用水保障工作。針對這些醫療機構,建立“一院一策”的供水方案、“一點一人”的聯絡機制,實時溝通對接,每日報送信息。
(1)為了保障火神山醫院的安全優質用水,制定了“兩江水源互補,兩廠雙回路”(白鶴嘴水廠、沌口水廠)的保供方案, 20 多個小時完成"兩廠雙水源雙回路"的管道施工,六天六夜完成了火神山醫院內外供水管道的鋪設連接并通水交付使用。
(2)為了保障雷神山醫院的安全優質用水,在打通醫院“兩廠三水源”(金口水廠、白沙洲水廠)供水通道的同時,協助施工方優化內部管道施工方案,僅用 13 天即通水交付使用。
(3)方艙醫院利用體育館、會展場所、大型廠房等大空間、高凈空的民用建筑建設,存在供水水量水壓不足的問題,通過增加供水主管口徑、設置高位水箱等方式保障供水。
2.6 智慧水務助力供水應急保障
2.6.1 智慧辦公
積極借助智慧化、網絡化手段做好員工防護,避免交叉感染,用“不見面的服務”打通疫情阻隔。
(1)快速建立WeLink智能工作平臺,疫情期間廣泛應用于各級生產保供會議,并在供水保障、調度指揮等應用場景中發揮作用,實現高效連接、高效溝通。
(2)迅速建成手機端小程序,形成強關聯,實現通過手機端的員工健康上報及查詢、單位防疫需求及消耗物品統計、出入人員及車輛統計功能,建立“一人一檔”動態管理。
(3)開展“不見面”線上服務,利用已建成的營業收費系統、網站、生活號、微信小程序等實現掌上營業廳辦公。
2.6.2 智慧生產
充分發揮智慧水務在生產運營中的優勢,推進“互聯網+水務”、“智慧化+防控”、“數據驅動決策”的工作模式。
(1)供水廠:利用已建成的水廠自動化控制系統,盡量少人值守,實時監測廠內水池水位、進出廠流量、壓力、水質等參數,遠程控制加壓泵組等設備的啟停。
(2)管網:利用已建成的供水管網GIS系統、管網巡查維修系統、供水監測系統、漏耗分析系統實時監控管網水壓、流量和水質。
(3)供水調度:利用建成的調度指揮平臺,科學組織生產調度。
(4)二次供水:利用遠程監控管理平臺實現智能管理。
3 疫情期供水應急保障中遇到的問題及思考
3.1 問題及不足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現了一些問題和工作短板。
(1)部分老舊水廠由于自動化系統配置不足,還需要人工干預,易導致人員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
(2)本次新冠疫情處于春節期間,疊加封城和停工停產,疫情期間供水總量約為正常運行時80%左右,個別廠負荷更是降到了高峰時的一半,引起了一些問題。比如由于型號一致,沒有大小泵搭配,導致取水泵在變頻工況下長時間偏離高效段,造成電能浪費;單臺加氯設備投加量偏大,使得投加控制不便。
(3)配水環節主要對管網、轉壓站、二次供水泵房及水箱等的余氯和濁度進行監測,然而受條件限制,尚不能及時掌握用戶水龍頭的水質情況。
(4)消毒劑投加量對CT值關注不夠,通過水質監測反饋臭氧投加量不夠精準。
(5)還有相當一部分戶表未改造,不得不暫停入戶抄表。
(6)應急預案還需要完善。
3.2 下一步改進和研究的方向
(1)完善修改應急預案。及時總結生產過程中的經驗,根據疫情期間發現的問題,調整修改管理應急預案。
(2)開展消毒效果的研究。對現有水廠消毒環節進行分析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優化;開展臭氧投加效果的研究,以及是否需要在常規處理基礎上增建多屏障消毒體系。
(3)在設計時就應考慮應急需求。在供水設施設計時,應考慮到應急保供、降低風險的需求。比如對水廠和轉壓站的設備選型必須考慮滿足應急狀態下的運行和調度的需要;水廠封閉運行時人員值守的需要等。
(4)研究管網中水質的變化。武水集團在這次疫情期間,一直關注管網中水質的變化情況,隨著企業的復工復產水量的增加,還會發生變化。
(5)關于水廠“零排放”問題。有些水廠建設的審批部門過于強調水廠零排放,要求生產廢水全部回用,不允許建設生產廢水排水口。本次疫情中,為控制微生物聚集風險,生產廢水不再回用,處理后直接排放。疫情期間及其他緊急情況下此項措施是必要的,因此建議水廠必須保留生產廢水應急排放口。
(6)加快武水集團智慧水務規劃實施力度。盡快實施老水廠的自動化改造,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水廠運行管理人員。
(7)關于“封閉運行管理”。保護全體運行維護人員、調度人員和熱線人員的安全也是保障城市供水系統正常運作的必要環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需要安排人員24h值守、替換輪班,應盡量避免一線員工被感染。如因感染導致一個班組甚至一個水廠的生產人員被集體隔離,這對供水安全保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