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即便是條件有限的古人,對于喝水這事也講究。譬如在上個世紀,考古學家就在廣州的南越皇宮遺址里發現了一口2000多年前的古井,而古人為了能喝上一口干凈的井水,竟采用了3種高科技。具體是哪3種,大家請接著往下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口古井的出土過程,1975年,一群工人正在廣州中山四路進行施工作業。沒想,工人挖到地下6米深時,竟然發現了一排整齊的磚石路面。足足有3米多寬,20多米長。出于職業敏感,他們聯系了當地的考古部門。
由于市政保護需要,該遺址一直到1995年才開始挖掘。而考古人員在其中發現了大量宮殿遺址,水渠遺址和竹簡文書。最后根據這些文書描述,確定了是2000多年前南越國趙佗的皇宮遺址。最令人驚嘆的是,里面還發現了一口水井。
這口來自2000年前的水井乍一看和今天的井沒啥區別,其實里面卻別有洞天。根據竹簡里的記載,說是井水“力重而味甘,佗飲此水,肌體潤澤,年百有余歲,視聽不衰”。
什么意思呢?即趙佗當年每天喝此井井水,到了100多歲時,還能保持皮膚紅潤,視聽不衰。可見,該井跟西方的“不老泉”有的一拼。可惜,由于千年過去,古井早已干涸,考古人員并沒有口福嘗到了。
不過,隨著考古人員的進一步探索,倒是發現了該井的玄機,即前文中提到的3種高科技凈水技術。第一種是防水層技術,考古學家通過3D掃描和地質勘探,發現古井距離井口9米深的部分全部都是用山崗細土夯實的。
這是什么概念?你可以理解成將一個9米高的圓柱形木桶扣在井口,完全避免了地表淺層污水滲透到井中。
第二種是凈水層技術,專家們下到井底后,發現其井底并不是普通的土層井底,而是5塊相當平整的青石板。并且,每塊石板中央都開鑿了一個乒乓球大小的圓孔。專家推測,這些石板是古人為了防止打水時觸底攪起渾濁泥沙而特意設置的,為了就是保證打上來的每一桶水都清澈無暇。
第三種是濾水層技術,這個技術大家或許會以為是現代科技的產物。其實,2000年前的古人也已有濾水理念了。搬開厚重石板后,考古學家發現下面依然不是土層,而是質地相當細軟的一層細砂,顯然是用來過濾雜質的。而細沙濾水在如今也經常用到,看來古人的凈水手段并不比我們落后多少。
正是這3層高科技凈水技術,才讓南越古國的百姓喝到了如此甘甜澄澈的井水。或許竹簡上記載的延年益壽有點夸張,但仍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著實讓現代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