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智慧防汛系統,可以實時查看未來1-3天的降水預警信息,結合衛星云圖,對未來2小時貴陽各地的降水進行準確預報……”日前,在貴陽市水務管理局水旱災害防御辦公室,貴陽市水旱災害防御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江現場演示了貴陽市智慧防汛系統的相關功能。
5月,貴陽正式進入了主汛期,面對2022年下半年以來遭遇的特大旱情,根據“大旱之后多有大汛”的傳統經驗,貴陽市水務管理局對2023年可能出現的汛情尤為警惕。
“目前,全市上下的防汛物資準備充足,‘三個責任人’落實到位,再加上功能越來越完善的智慧防汛系統,相信即便出現極端情況,我們也能夠很好地應對。” 貴陽市水旱災害防御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吳學強說。
貴陽智慧防汛系統,是近年來貴陽市水務管理局開發建設的“智慧水務”的一個子系統,該系統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在水安全、水生態等方面不斷發力,推進河湖的信息化、精準化、智慧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有效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和水務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貴陽河湖大數據信息管理系統2019年開始建設,首頁展示各類水資源數據信息,可以通過地圖看到前端站點的位置分布情況,市管32條河流的出入境斷面,站點水質水文的實時監測數據信息、視頻監控、河流水質變化趨勢,歷史的監測數據等,還可以統計每月水質和主要污染物的占比,統計各區縣河流水質達標情況,同時我們也接入展示了重要大中型水庫水文情況信息、重要水源地的數據信息以及河湖的工作動態信息。我們對河湖水質的監測,每4小時自動更新一次,同時在系統上自動生成各業務部門需要的監測報表。”貴陽智慧防汛系統的技術人員何靜介紹,系統移動端“河長APP”不僅展示日常巡河及巡河事件的處置與管理,同步對巡河日志、一河一策、一河一檔進行管理,實現了貴陽河湖管理的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
其實,在2022年1月貴陽市水務管理局與科大訊飛展開合作,共建貴陽市智慧水務建設(一期)項目之前,貴陽已先后建成了7套水務信息化系統,涵蓋了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等各個方面。
但是由于業務板塊不一樣,建設這些系統的合作方也不一樣。“這就導致每個系統的底層架構不一樣,各系統生成的數據也就不能在一個平臺上共享。”負責“智慧水務”項目建設的貴陽貴安河長辦副主任、貴陽市河湖保護中心主任蔣帥說,貴陽市水務系統單位在使用各自業務對應的子信息系統時就發現,很多數據需要共享,但在各子系統之間并不能方便快捷地生成,只能用物理方法從系統中導出,這樣反而人為增加了一些壁壘。
“我們現在建設的‘智慧水務’平臺,已經初步形成了‘1+N’架構。也就是在‘智慧水務’這個平臺上,可以集成若干個應用,如果以后需要開發新應用,同樣可以集成上去。”蔣帥說,實際上各子系統底層架構不一樣的問題,在技術上并不難解決,新建設的“智慧水務”平臺,面向各子系統開放接口,從而實現了數據同步,有效地把全市水務系統零散生成的數據都集成起來了。
不僅如此,“智慧水務”大數據平臺,縱向已經與省水利廳水利數據中心互聯互通,匯集貴陽市水務管理局已建系統業務數據,橫向還能融合貴陽市氣象局等其他部門的共享數據,進一步促進水務數據跨業務、跨層級、跨部門應用,推動水務管理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目前,“智慧水務”大數據平臺每天新生成數據信息90萬余條,從2022年11月11日系統首次投入使用產生第一條信息數據以來,已經產生了19.5G的水務信息數據。這些數據涵蓋了貴陽貴安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以及水利工程等方方面面涉水信息。
“這些匯集起來的水務數據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筆屬于全民的由水務部門管理的無形資產,一旦市場條件成熟,可供交易的部分就可以上市。”蔣帥說,貴陽市“智慧水務”大數據平臺的建立,不僅是水務部門更好地管理、利用好全市有形水資源的智能化平臺,也讓每天生成的海量信息數據,走在了形成數據資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