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6日,2024中國水博覽會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水務創新技術交流會在重慶舉行。中國聯通聚焦AI基礎能力以及“AI+水利”行業應用等領域,以“聯通數智向新共譜水網華章”為主題參展,以創新實踐及互動體驗充分展示聯通“智”水的實踐與成效。會議期間,中國水利學會理事長周學文、重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游賢勇、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安等領導專家蒞臨中國聯通展區參觀指導并聽取參展成果匯報。
不斷夯實“AI+水利”智能基礎設施
步入中國聯通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聯通元景大模型。中國聯通堅持自主研發,不斷創新,推出了“更懂客戶、更易定制、更加可信”的元景2.0,形成了30余個行業大模型和100余項標桿應用,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化升級。在現場,“聯通看見”大模型通過攝像頭對準河湖實景,便能夠智能分析水面漂浮物等水污染問題,吸引了大批觀眾關注。
更值得一提的是,聯通正基于聯通元景能力,與行業客戶共同探索“AI+水利”的智能化應用。例如,根據12345熱線工單及政務熱線投訴等,定位相關地點,再根據后臺模型巡查地點周邊攝像頭資源,通過分析視頻內容并結合模型要求輔助工作人員決策,大大提升了事件處置的智能化水平及效率。同時,利用AI機器人針對全國重點監管小水庫以及小水電站的“三個責任人”履職情況進行智能外呼調研,提前排查“頭頂一盆水”的風險隱患。
AI能力的應用,離不開智算的支撐。中國聯通本次集中展示了“1+N+X”全國分梯次智算資源布局,即1個位于呼和浩特的超大規模智算訓練中心,以及N個智算訓推一體樞紐、200余個地(市)的屬地化智算推理節點。同時,依托“星羅”先進算力調度平臺,形成“通算+智算+超算”融合調度能力,向客戶提供一體化算力運營服務。
打造全國“AI+水利”成果新示范
如何通過智能化技術預防洪水發生?如何在水患發生前提前預警?如何對水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利用?走進聯通AI賦能行業應用的創新實踐展區,這些問題一一有了答案。
聯通智守流域江河。自古以來,江河安瀾才能國泰民安。安豐塘、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都是中華民族治水史上的巨擘工程。如今,得益于AI賦能,中國聯通將“治水”變“智水”——為大江大河裝上“眼睛”,實時感知水文信息并匯聚至數字孿生平臺“智水大腦”,經過快速仿真計算,便能在極短時間內預知未來一段時間的河流水位、工程調蓄、河道排洪等關鍵信息,從而評估目標地區承災能力,提前進行預案處置,大幅提升洪水防御水平。在浙江分水江,通過智能化技術,助力當地解決了原有單庫調度對洪水調節能力不足的問題,實現了流域內4座大中型水庫的防洪聯合調度,同時也解決了梅雨季節、臺風季節極端暴雨條件下流域內河道行洪、削峰、錯峰難題。
聯通智馭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庫是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也是抵御洪水的關鍵一招。基于BIM建模技術,聯通助力重慶鵝公水庫實現建設階段全流程、全環節的三維動態展示,對水庫工程進度、質量精細化進行監督,每一個工程結構的設計資料、施工資料、工程結構、工程材質均實現細致管理,使工程問題可追溯、施工質量可追責。在水庫運行階段,通過智能化平臺支撐寧夏各單位上下協同,實現了300多座中小水庫“四全、四制、四預、四管”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改變了傳統模式管理分散、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局面,賦能水庫邁向現代化管理新階段。
聯通智繪水網潤澤四海。在展區內,中國聯通展示了圍繞國家水網“綱、目、結”總體布局,運用智能“畫筆”不斷為這幅“世紀畫卷”增色添彩的典型實踐。作為國家水網建設的“最后一公里”,農田灌溉工程關系著能否水潤糧豐。謝爾塔拉農牧場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灌溉面積最大的農場,也是全國農業產糧重要農牧場之一,但長期以來面臨信息化管理手段缺失的問題。中國聯通通過立體感知、數字孿生等智能化技術,解決了灌溉任務下達困難、灌溉用水全靠經驗、旱情災情應對不足等痛點問題,改善灌溉面積近30萬畝。此外,在“千秋古堰”都江堰、“人工天河”紅旗渠灌區的智能化轉型過程中,也都有中國聯通的身影。
會議期間,中國聯通代表還在主論壇發表了題為《以新質生產力驅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主旨演講,并與行業內專家學者、合作伙伴進行了充分交流,共同研討水利新質生產力發展。
未來,中國聯通將持續聚焦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主責,拓展聯網通信、算網數智主業,持續賦能推動水利行業數智化轉型,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貢獻聯通力量。